爱体育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颅内血肿辅助检查

发布时间:2018-06-1959150次浏览

1、颅脑CT扫描:CT扫描的问世,为脑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工具,在高清晰度的CT图像上,脑出血的诊断几乎可达100%。它不仅为脑出血的定性、定位与定量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可以直观反映血肿的形态、扩展方向、破入脑室的程度及其所致的脑水肿、脑结构移位情况等。

因此,CT检查既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也是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对疑有脑出血的病人,应首选CT扫描检查,并应进早进行,必要时还应多次检查,观察血肿的动态变化。脑出血依据病期不同,CT表现亦异。

(1)急性期(血肿形成期):发病后1周内:血液溢出血管外形成血肿,其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因这些蛋白对X线的吸收系数高于脑质,故CT呈现高密度阴影,CT值达40~90H,最初高密度灶呈非均匀一致性,中心密度更高,新鲜出血灶边缘不清。

①形态及大小:基底节区血肿多为“肾”型,内侧凹陷,外侧膨隆,因外侧裂阻力较小,故向外凸,其它部位血肿多呈尖圆形或不规则形,血肿出血量通常以多田民方程式计算,即π/6×长×宽×高(cm)=出血量(ml);

②周围水肿带:一般于出血后第二天开始出现水肿带,呈均匀低密度区,环绕于血肿周围,起初范围较小,第一周范围较大,出现率达95%以上,以后逐渐减轻,持续一个月左右消退;

③占位表现:由于血肿及周围水肿,使邻近脑室受压移位,甚至完全闭塞,中线结构亦向对侧移位,这种占位效应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脑出血量及速度有关,可见75%以上的病例;

④破入脑室:大约25%的病例血肿破入脑室,使脑室密度增高,完全充满血液者形成高密度的脑室铸形;未完全充满脑室者血液多沉积于脑室后角,以同侧最明显,可见一高密度影。

(2)血肿吸收期:此期大约从第2周到2个月,自第2周开始血肿周边的血红蛋白逐渐破坏,纤维蛋白溶解,使周围低密度带逐渐加宽,血肿高密度影呈向心性缩小,边缘模糊,一般于第四周变为等密或低密度区。

增强检查:在第2周至2个月期间,90%的血肿周围可出现环状强化,此环可直接反映原血肿的大小和形态,随着增强检查的时间推移,环内可出现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强化环较薄,大约6mm厚,CT值为32~55H,一般认为强化环的出现是由于血肿周围含有增生的肉芽组织,血管自身调节力丧失,血液过度灌注及血脑屏障破坏等因素所致。

(3)囊腔形成期:发病2个月后血肿一般即完全吸收,周围水肿消失,不再有占位表现呈低密度囊腔,其边缘清楚,不再出现强化环,CT值近脑脊液,较小的出血灶则形成纤维瘢痕,邻近的脑室或脑沟代偿性扩大。

2.颅脑MRI扫描:脑出血后,MRI主要显示的是血肿和血肿周围组织水肿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像,它实际上反映了出血区红细胞的溶解和血红蛋白分子的化学变化过程。在MRI图像上,血肿信号的强弱受红细胞铁离子的影响。

出血后,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历经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含铁血红素的变化过程。血红蛋白变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物质所含铁离子的数量和不成对电子的数量都不相同,它们在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中的分布不相同,因而所产生的顺磁性效应也不相同。

从MR的影像上分析:脑内血肿可分为5期:即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残腔期。

(1)超急性期:指脑内出血24小时以内,此时出血灶的血浆尚未吸收,血肿主要由完整红细胞内的含氧血红蛋白组成,因此,在T1加权像(TR<600ms=上呈低信号、略高信号、等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TR>1500ms)上呈高信号。

(2)急性期血肿:出血在1周内,从出血几小时内病灶区血浆成分即开始吸收,红细胞压积逐渐升高,同时含氧血红蛋白(HbO2)因缺氧而变成脱氧血红蛋白(DHb),伴周围脑组织水肿。因此,急性血肿本身与灰质相比,在T1加权像上(TR<600ms=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TR>1500ms,高场强)呈低信号。

其中,以T2加权像最有意义,即T2加权像上的低信号区相当于CT上的高密度影。当红细胞内的DHb逐渐演变成正铁血红蛋白(MH后,在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仍呈低信号,而且比DHb更低。

总之,急性期血肿的典型表现是T2加权像上呈短T2低信号。急性血肿周围的脑水肿在发病后24-48小时即可在MR上显示。与灰质相比,脑水肿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脑水肿在T2加权像上显示得最清楚,在发病数周后才会消失。

(3)亚急性血肿:出血后1周至1月。在出血后1周左右,血肿周边部的脱氧血红蛋白(DHb)全已变成正铁血红蛋白(MHb),此时红细胞已溶解,也就是说,出血后第1周左右血肿周边部主要由游离而稀释的MHb组成,因此,亚急性血肿早期在T1加权像上血肿周边部呈明显环状高信号,血肿中心呈低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血肿周边部呈球状略高信号,血肿中心呈等或略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血肿周边部呈明显环状高信号,血肿中心呈等或低信号。

总之,由于DHb先从血肿周边部转化为MHb,引起上述环状信号区,此乃亚急性血肿早期的MR特征。周围脑水肿依然存在,在以后的2-3周内,DHb进行性地变成MHb,从血肿周边向中心蔓延。因此,在T1加权像上高信号环从周边部向中心扩展,直至充满整个血肿。在质子密度加权像及T2加权像上也逐渐变成高信号。在上述演变过程中,T2加权像比T1加权像缓慢,此时,周围脑水肿依然存在。

(4)慢性血肿:出血1个月之后,此时红细胞均已溶液,慢性血肿由稀释的游离MHb组成,后者在所有的加权像中均为高信号,反应性巨噬细胞积聚血肿周边,消化血红蛋白产物,在细胞质内以不溶性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形式沉淀下来,形成含铁血黄素环。

该环在T1加权像上呈等或略低信号,在质了密度像上呈等或略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低信号。此时血肿周围脑水肿已消散,总之,慢性血肿的MR特征为:高信号血肿,外加一个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

(5)血肿残腔:见于出血2月后至数年。从2个月后血肿出现囊变液化,当慢性血肿内的所有液体被吸收后,仅留下一个含铁血黄素衬边的残腔,即脑实质内塌陷的血肿残腔。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低信号。总之,陈旧性血肿的MR特征为低信号残腔。

尽管目前CT仍是急性脑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但MR诊断亚急性与慢性血肿比CT敏感,此时血肿内游离稀释的MHb在所有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是其MR特征。尤其对陈旧血肿,MR可清晰显示含铁血黄素衬边的低信号残腔,容易与陈旧性脑梗塞鉴别。

3.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价值远不如头部CT检查,具有一定的侵袭性,目前很少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但对一些年龄较轻,临床上怀疑AVM或脑动脉破裂出血时,脑血管造影对明确病因,仍具有其它检查无法代替的价值。

4.腰椎穿刺:约80%的病人脑脊液中含有红细胞,但需在发病12-24小时后,重复腰椎穿刺,方可增加准确率。因此,对确诊脑出血有一定的价值,但对颅内压很高的病人,腰穿检查有诱发脑疝的危险。在CT广泛应用后,已很少采用腰椎穿刺诊断脑出血。

相关推荐

02:09
脑袋摔了怎么判断有没有颅内出血
如果在摔伤之后有一过性的意识不清,且清醒之后有比较剧烈的头疼,还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这时有可能发生了颅内出血。如果患者摔伤比较重,且不能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我们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检查对大部分颅内出血都是比较敏感的,可以明确患者有没有脑内的出血、硬膜外的血肿或者硬膜下的血肿。还有一些患者,出血是少量的慢慢渗血,在刚刚外伤后进行ct检查不容易发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和出血的累积,才能在ct上明确发现,这时有可能形成慢性的血肿。所以外伤之后,我们还是需要动态观察迟发直发性出血,特别是中老年人,慢性的出血可能性是相对比较大的。
颅内感染的症状一般有哪些
颅内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感染性的症状、一般症状,比如说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这就是颅内感染的一些常见的表现。颅内感染的特异性症状,是什么症状提示是颅内感染?第一个是意识改变,如果患者不清醒了,可能是一种严重感染。言语行为异常,还有大小便失禁、高级智能功能障碍以及抽搐发作,这些都是提示中枢性系统感染的一种严重的症状。发生颅内感染的早期一般是开颅手术或开放性颅脑损伤2-3天后,出现发热、头疼,颈项强直的症状。一旦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就会乘虚而入,症状就会进一步加重,就会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热、惊厥、癫痫甚至昏迷。颅内感染是颅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以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而且可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术后体温持续高于39℃,一定要警惕颅内感染。
语音时长 02:09

2019-12-26

56672次收听

颅内血肿是什么原因
脑内血肿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在脑内淤积形成血肿。脑内血肿的常见原因有,1.脑外伤,如车祸、摔伤、重击等引起的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如果脑内血肿量较少,病人意识清楚,可以给予保守治疗,如果血肿量较大,病人出现昏迷,颅脑CT中线结构移位明显,可以考虑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2.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血肿的常见原因,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出血量较少,可以给予保守治疗,出血量大,可以考虑给予钻孔引流手术或开颅手术血肿清除。3.脑内血管异常,如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大,也可以形成脑内血肿,这时要给予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可以考虑给予介入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9

2019-12-26

50986次收听

颅内出血的症状有哪些
颅内出血的症状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另外脑出血症状还有头痛,呕吐,精神症状,烦躁不安,疑虑,失语,高热,昏迷,头晕,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等。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出血量较少,可以给予保守治疗,出血量大,可以考虑给予钻孔引流手术或开颅手术血肿清除。另外脑内血管异常,如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大,也可以形成脑内血肿,这时要给予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可以考虑给予介入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6

59408次收听

颅内感染早期症状是什么
颅内感染早期症状,从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发热、全身酸痛等不适。颅内感染是很严重的,常见于开颅术后,以及身体抵抗力下降、感冒、肺炎等情况下细菌可以入侵到颅内,导致出现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可以引起高热,另外可以引起四肢抽搐、惊厥,同时,会导致颈项强直,严重的可以引起意识混乱,导致昏迷,甚至危及到生命。颅内感染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需及时的检查诊断。对于颅内感染,分为脑炎、脑膜炎或脑脓肿。脑炎患者多数是一个局灶性的症状,包括癫痫、偏瘫、失语等,脑膜炎患者由于它感染刺激脑膜,患者往往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包括颈项强直。对于脑脓肿患者,往往是全身性感染,包含有局灶的神经损害表现。所以临床上所说的颅内感染,往往多数是指的这种非特异性的颅内感染,主要是说病原体侵入到颅内,导致这些脑组织的感染。
语音时长 02:08

2019-12-26

67180次收听

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颅内感染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全身症状,然后做病原学诊断,选择对致病细菌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穿刺引流、开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急性期脑脓肿,不能使用类固醇激素药物,这类药物会降低抵抗力;应选用广谱抗菌素治疗,使用三周以上;如果做过手术,可使用两周以上。穿刺引流: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将脑内的脓液引流,同时坏死的脑组织也可引流出来,之后用抗生素液冲洗脓腔,使脓腔缩小。开颅手术治疗:颅内有无法引流的异物、坏死组织时,需考虑开颅手术治疗,将脓液及其周边坏死的组织、异物等取出。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6

59356次收听

颅内血肿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对超早期手术的病人,应提防再出血的可能。Brott等前瞻性研究证明,至少有38%的病人在发病后的第一个24h内,脑实质血肿体积继续增长超过33%,证实了脑血肿形成并非一过性的。血肿扩大常发生于起病后24小时以内,其直接原因为病变部位血管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
颅内血肿的术后处理
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脑室内引流管液面有波动说明引流管通畅,如果无波动,说明引流管侧孔或前孔吸附在侧脑室壁上,或被脑室内出血的血块阻塞,此时可前后转动或稍向外拔动引流管。
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是怎样的
临床上由于脑出血和脑梗死在治疗原则上截然不同,因此对两者的鉴别十分重要。在CT问世前,两者在临床上鉴别有时非常困难。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后意识障碍较轻或不出现,而局灶性体征较重,脑脊液多压力不高而且无色透明。
颅内血肿特殊定位性临床症状
除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体温升高及血压升高外,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和偏瘫侧凝视麻痹等四偏的一种或多种表现,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婴儿颅内血肿的自然转归
由于婴儿头颅正处发育期,颅骨还柔软,骨缝未长牢,当颅内出现出血、肿瘤时,骨缝可以稍许开裂,骨板能够轻度延伸,因而颅内压力不会明显增高,孩子不会表现出明显的颅内压力增高症状,这在成人常会伴发头痛、呕吐,甚至癫痫等。